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一位90后非遗传承人正用跨界思维重写文化密码。高玉婷——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2015届毕业生,老菜脯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将百年窖藏技艺转化为现代品牌资产,让潮汕餐桌上的"黑金"焕发新生。这位音乐学院毕业的传承人,把非遗项目当作艺术品运营:从建立数字化工艺图谱到设计文创伴手礼,从打造沉浸式体验工坊到策划非遗主题研学活动,她用现代艺术语言解构传统技艺,让老菜脯从腌菜缸走进都市生活美学。今天,“发现”栏目邀您一同走进高玉婷的故事,感受她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坚守与突破,见证一位星海人如何用热情与智慧,点亮非遗的未来。
从星海到非遗:她的选择与坚守

高玉婷正在挑选老菜脯 |
2011年,高玉婷考入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修艺术活动的策划、运营及艺术产品的管理与营销。在校期间,她不仅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养分,更培养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思维。2015年毕业后,她与许多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广州打拼。
2018年,家乡的召唤与非遗传承的使命,让她最终踏上了回乡之路。高玉婷毅然辞去广州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汕头澄海,投身于老菜脯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她的选择,源于一次在老菜脯晒场的触动:晒场上忙碌的身影几乎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年轻人寥寥无几。她意识到,如果不及时传承,这项传统技艺可能会逐渐消失。于是,她决定用自己的青春,为家乡非遗注入新的活力。
传承与创新:让非遗焕发新生

高玉婷正在直播 |
作为一名艺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高玉婷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明白创新是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的关键。回到家乡后,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老菜脯制作技艺的传承与推广中,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还通过现代技术和创新思维,让这项非遗技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用新媒体赋能非遗文化。高玉婷敏锐地捕捉到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巨大潜力。她通过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老菜脯的制作过程、文化背景和食用方法生动地呈现给大众。她的短视频账号“挑战用老菜脯做100道菜”系列,将老菜脯融入多种食材,创新出百余道美味佳肴,全网视频点击量超1000万。这种接地气的传播方式,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老菜脯,也让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创新产品开发。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高玉婷不断探索老菜脯的多样化应用。她将老菜脯与陈皮、红茶及鲜奶结合,推出老菜脯奶茶,一度登上汕头网红打卡榜;将20年老菜脯与花生、芝麻结合,研发出休闲零食“老菜脯芝麻润”;通过干燥喷雾技术,将36年老菜脯与陈皮、老香黄等制成固体饮料,满足现代年轻人便携、快速的需求;还推出了老菜脯月饼等时令产品,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这些创新产品不仅拓宽了老菜脯的市场,也让非遗文化以更时尚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
品牌化运营与推广。高玉婷深知品牌化是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提高“尚美香”的品牌认知度,她亲自参与企业管理和品牌推广。她整理档案、制作画册、建立网站,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矩阵式推广,输出老菜脯非遗文化和潮汕传统美食文化。她的努力让“尚美香”成为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典范,也让老菜脯这一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星海精神的延续:用艺术赋能非遗
作为一名星海学子,高玉婷将艺术管理的专业知识与非遗传承紧密结合,用创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她不仅是一名非遗传承人,更是一位用艺术赋能传统的实践者。她的故事,正是星海音乐学院“发现”栏目所追寻的平凡中的光芒,感动中的力量。
从艺术管理到非遗传承,高玉婷用行动诠释了星海人的责任与担当。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化传承不仅需要坚守,更需要创新。让我们以她为榜样,用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供稿:宣传统战部
编辑、初审:丁雯洁
二审:何培禄
三审:陈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