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音乐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星海要闻 >> 正文

全省教育大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星海人当有何为?

2025年03月03日 17:40  点击:[]

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擘画了美好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连日来,我校广大师生认真学习领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纷纷表示,将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姿态,为加快建成教育强省积极贡献星海力量。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学校党委书记邓国安,党委副书记、院长陶陌关于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的举措。


undefined

全省教育大会|星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邓国安:

培养推动新时代音乐发展的艺术人才


报道原文:

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在广州召开,部署广东教育工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广东教育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方向指引。

星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邓国安表示,星海音乐学院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把学校改革发展全面融入广东发展大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邓国安介绍,星海音乐学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加快构建中国艺术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各项行动计划。

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邓国安表示,星海音乐学院坚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秉承“传承与创新并重、全球化视野与地方文化融合、科技赋能音乐”的理念,在课程设计、国际合作交流和技术应用上协同发力,通过引育一流师资、开展有组织科研、丰富艺术实践平台、推进跨学科融合和拓展国际化视野等措施,培养既有深厚艺术造诣又能推动新时代音乐发展的艺术人才。

岭南音乐文化独具特色,星海音乐学院如何发挥优势,推进岭南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高质量的文化艺术生产与供给凝心聚力?

邓国安介绍,星海音乐学院致力于岭南特色文化品牌的全球化表达,依托岭南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推动粤港澳三地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产业等领域深度合作,建设国际音乐交流合作平台,开展音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音乐会、跨国音乐创作等,加强与世界各大音乐院校、文化机构的合作,联手湾区文艺界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推动广东音乐“文化出海”,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南方+记者 陈子阳)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同时,星海广大师生也深入学习领会大会精神,谈了心得体会。


宣传统战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红军:

广东教育工作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为加快建成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

作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我们积极响应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号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开展工作。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教育强省、文化强省贡献星海智慧。二是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快推进学校融媒体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整合校内媒体资源,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媒体传播矩阵,用镜头讲好星海故事,用声音传递星海力量。三是构建 “大思政” 育人新格局,赓续红色基因,努力打造 “艺术 +” 党建品牌。加强与各部门、各院系的协同合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同时结合学校的艺术特色,创新统战工作形式,提升统战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讲好星海故事,提升学校国际传播能力。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通过制作宣传视频、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向外界展示学校的风采和成就,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人力资源部部长 刘微微:

我校人事工作将紧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战略定位,以改革为弦、以创新为谱,构建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人才发展体系,为培育德艺双馨艺术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健全体制机制,突出教育引导,坚持严管厚爱,深化理论研究,探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新路径,积极引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二是构建多元化引才渠道,服务大湾区文化发展。紧抓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契机,大力实施全球引才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针对音乐院校专业特殊性,大力推动项目引才和柔性引才,“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广纳海内外英才。三是深化分类评价改革,突出艺术院校特色。树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将与岗位相关联的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坚决破除"五唯"倾向,构建"三维立体"评价体系。四是优化阶梯式培养体系,打造人才成长快车道。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学科建设规划,制定校内人才培育计划,建立"拔尖-骨干-领军"三级培养机制,选拔出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构筑高层次人才“蓄水池”。五是创新多元化激励机制,释放人才创造活力。完善人才荣誉制度,建立健全荣誉体系,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校园生态环境,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

教务部部长 米恒:

全省教育大会明确了我省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加快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进行了全面部署。学校党委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对2025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后深受鼓舞,在工作中,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全校“一盘棋”思想,在推动艺术教育转型升级、建设多学科融合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为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工作部部长 蓝智敏:

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为广东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大会强调“五育并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校学生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加强思想引导,为学生筑牢思想根基;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防护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实施精准化资助,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未来我们将立足艺术人才培养特点,将大会精神转化为育人实效,为培养德艺双馨的新时代文艺人才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刘美红:

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重要部署与重要举措。广东教育大会上黄坤明书记强调,要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性、人民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以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老师。我们要认真学习大会相关内容,领会大会精神,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学生,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艺术管理系辅导员 何淑念: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深入学习广东省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后,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使命与责任。这次大会不仅为广东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大会强调,教育承载着政治性、人民性、战略性与基础性意义,这要求我们高校辅导员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足学校实际,大力弘扬星海精神,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努力成长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2023级艺术管理研究生 黄盛威:

通过深入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会议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新时代青年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这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能满足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知识体系,而应积极探索新知,勇于创新思维。我将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更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品德修养。我将把会议精神作为行动指南,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服务社会,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在知识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今天,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我将把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实现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团队合作,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共同面对挑战。

通过学习会议精神,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我将以会议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供稿:宣传统战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初审:丁雯洁

二审:何培禄

三审:陈红军


关闭

相关快讯

更多>>


学校地址:广州番禺小谷围街大学城外环西路398号 | 邮编:510006

学校代码:10587

网站旧版

星海音乐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 05008889号  Copyright ©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1990-2023. All Right Eeserved.